第113章 治愈那曾是我的后半生……(3/5)
人或多或少都有伤痛,无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
所以它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情感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修复。
我们如果要拍这样一个片子,就需要让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感受到温暖、希望、平静和释然,然后重获面对生活困境的勇气和力量。
我们不回避生活的艰难和悲伤,但是最终指向的是疗愈、成长和光明,这样才能打动人心,所以希望和光明的内核才是最重要的。
电影角色在经历困境后,通常会要有内在的成长,比如说学会接纳,学会原谅,学会放下,学会珍惜,然后再找到自我价值,这种转变才是治愈感的重要来源。
它让观众相信这个故事是真实的,也许最后的结局并不完美,因为我们需要的是接受现实,找到与伤痛和解的方法,重获继续前行的力量。
结局可以是开放式的,但是基调必须是积极的,充满希望的……”
几个人越聊越起劲,像孙妍妍听着听着都入迷了。
这都是池影自己最真实的经历和感受。
前世池影在生活最不如意的时候,疯狂找一些治愈性的电影来看。
其实这就是一种主动寻求精神安慰,通过这些治愈性的电影才能克服自己心中的伤痛。
所以即使后来没有办法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远离了自己热爱的电影,脱离了这个圈子,池影仍然能够实现自我慰藉,能够自我疗伤,重新开始创作。
池影现在会有那么多成熟的剧本,不是没有由来的。
很多剧本是好多年才创造完成的,而且前世丰富生活阅历也为这些剧本架构增加了很多思想内涵。
人,有的时候确实需要有一种这种治愈性的娱乐方式来抚慰自己,寻求重新开始的力量。
池影想了一想又说道,“像这种电影,肯定要关注日常情节,通过精美的摄影,舒缓的节奏,这些镜头语言和故事情节来引导观众,发现平常小生活中的小确幸和小美好。
比如说一杯热茶、一缕阳光、一顿饭、一次散步,这种的很平淡的一些事情,但是却突然之间却能给你一种幸福感和满足感,虽然不大,却能让你真实感受到。
”
池影说着说着突然觉得有点饿了,“师弟,问问这边的老乡,这附近有没有什么特别好的米线?到桂省来,不吃米线就白瞎了
。
不过我们不要去那种名声在外的,专门给外地人吃的店,我们找一个那种本地人常去的。
那种小馆子,就是所谓的‘苍蝇馆子’,说不定反而还会有不一样的惊喜。
”
李师弟也深以为,然后他就跟船工用方言聊了一下。
“这边还真有一个不错的小馆子,他给我们指了方向,等一下我们一块去一下。
“
下了船,他们几个人就按照船工指的方向,还一路问当地人,才找到了那个小馆子。
虽然外表看起来不起眼,而且又很偏僻,他们费老大力气才找到。
但是去的时候,正好是饭点,里面全部都是人,他们在那里吃了一碗地道的桂省米线,非常惬意。
吃完了以后,大家觉得自己吃撑了,几个人慢慢的晃悠着,四处看看,天黑了好久才回到酒店里。
结果第二天,他们到了半上午才下楼去吃早饭。
前台居然告诉他们,大厅里有人一直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