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支教(1/5)
支教么,顾名思义,便是支援落后地区的教化工作,此处的落后地区特指永宁县。
裴杼身为县令,田赋、地丁、粮米、田功、仓储、教化等必要之事无所不包,全都在他的职责之内。
别的事叫他带头去做好说,但是教书就算了,五经他就只知道个大概,诗词更是不通,还是不要误人子弟的好。
请这些读书人帮着分担,才是上策。
裴杼慷慨激昂地说了半天,底下有两位读书人也听得心潮澎湃。
他们也没想过,原来所谓的支教是这般利于社稷、利于民生。
只是激动过后,他们还不得不考虑另一个问题,那位叫丁鲤的读书人腼腆地道:“大人,不知这支教能得多少束脩?”
还在滔滔不绝的裴杼忽然被打断,难得细想了一下措辞:“支教本是善事,是没有束脩的。
且永宁县并不富裕,城外那些百姓都是农户,他们每日为生活所困,只怕是拿不出钱来。
不过,永宁县已经在筹备建造书院了,等书院建成之后,县衙会给每一位先生统一发放俸禄。
”
丁鲤正要问来日俸禄几何,旁边李明博便忍不住笑出了声,似是在嘲讽裴杼不自量力:“县城既不富裕,大人还是不要动这念头为好,否则即便将他们扶上正轨也是白费功夫。
凡是读书,处处都得花钱,笔墨纸砚备齐便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惶论买书、交友、宴请,哪个不要花钱?穷苦人家还是继续在土里刨食为要,读书这种事,并不适合他们。
”
裴杼听着挺不舒服:“如今请你等支教,只是为了教孩子们认识些字,并非要他们每个人都能出口成章,将来都成为读书人。
”
李明博依旧姿态高傲:“人这辈子该走什么路,打从出生起便注定了。
该务农的就得务农,奢求其他的出路只会让自己越活越累。
县令大人便是好意教他们认字,但给了他们不该有的指望,日后终将酿成苦果。
”
这人说话,未免也太功利了,裴杼暗自生气。
要不是还想叫其余人留下支教,裴杼早就想让他滚远点了。
当然,主要也因为这人诗做得真挺好的,裴杼觉得若是自己用大白话跟他吵,一准会被他嘲笑。
成四倒是想替大人反驳,但他笨嘴拙舌的也想不出什么好话。
恰在此时,刚收了赠春坊账目的沈璎从外头回来,前面的她未曾听到,可这人大放厥词的话,却都落到了沈璎的耳中。
她信步走至堂中,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