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开封,柴窑,御街(3/4)
叵测,我是一片好心好不好。
”俞飞白自然反驳道:“哪怕是机会渺茫,我也要尽绵薄之力。
”
“切,谁信?”王观轻笑摇头:“你可没有这样的崇高觉悟。
”
“以前没有,不代表我现在没有啊。
”俞飞白誓言旦旦道:“这些日子,我时常前往半山寺聆听半山大师的教诲,然后受到点化,一朝顿悟……”
“别扯淡了。
”
王观听不下去了:“既然顿悟了,干嘛不遁入空门,干脆出家当和尚?”
“我只是单纯的顿悟,可没有看破红尘。
”俞飞白没好气道:“我现在可是大好青春年华,还没有享受够人生呢,当什么和尚。
”
“我就说嘛。
”王观点了点头,随即脸色一正:“不开玩笑了,快说说看,你来开封还有什么目的?”
“当然是来找朱大先生,以及……”
说话之间,俞飞白神秘问道:“听说过柴窑吗?”
“柴窑?”
一瞬间,王观心中一动:“雨过天青云**,者般颜色作将来的柴窑?”
“对,就是它。
”
此时,俞飞白十分兴奋:“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片柴值千金的柴窑。
”
“柴窑我当然知道,号称是中国历代诸窑之冠,更是直接以后周世宗柴荣的姓氏命名的瓷窑。
但是始终没人能够发现它的窑址,以至于留下千古谜团。
”王观微微皱眉道:“你不会是想告诉我,你来开封的目的,就是想要淘到柴窑瓷器吧?”
“不愧是好兄弟,一点就透。
”
俞飞白笑逐颜开,连连点头道:“没错,我就是这样想的。
”
“呃……你睡醒了没有?”
就在这时,王观忍不住伸手摸了摸俞飞白的额头,确认他到底有没有迷糊。
“我没发烧。
”
俞飞白直接把王观的手拍开了,然后有些气恼道:“我知道,柴窑已经失传了,甚至在北宋中期,就已经成为难得一见的东西。
至于现在,更是没有什么实物流传下来。
”
“你知道就好。
”
王观随之点头道:“从北宋中期开始,柴窑就十分稀少了,到了南宋以后,更是成为了传说。
明清时期,更是被人无限拔高,才有了片柴值千金的说法。
实际上,那个时候估计也没什么人见过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