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219年年度(三)(2/4)
。
水下都市的主要负责单位是银河海洋,合作方包括了华夏科学院、国家海洋局、长江实业等多个单位,银河海洋和各个合作方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都在竭尽所能的准备把水下都市项目建设好,将之打造成一个样板工程。
各方都很清楚,地球表面七成左右的面积被海水覆盖,一旦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水下都市建设成功,那么全世界的海洋都将向他们敞开怀抱。
做为掌握了一整套成熟技术的企业联盟,可想而知,以后这方面的市场即便是不被他们垄断,占据绝大部分市场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那时候,必将是财源滚滚而来。
相比之下,和水下都市配套的围海造田工程却进展的不是很快,在海洋表面种植农作物,需要克服的困难实在是太多,而且银河实业对沙漠的改造,已经极大的缓解了华夏耕地面积不足的问题,是否向海洋要耕田,就显得不是特别紧迫了。
何况,将水下都市的上空海域改造成海田的技术难度明显要低于改造成农田的技术难度,目前,银河海洋正在搞这方面的论证,看看是否更改原来的设计方案,摒弃海水中种植农作物的念头,改而圈海搞海洋养殖等业务。
地下基地的事情也是急不得,进展顺利,但是要想投入应用,至少还得两三年的时间。
不是康永恒领导无方,也不是负责施工的银河建筑不卖力气,而是刘士卿要求的地下基地面积太大,而且他要求修建的还不是一层,而是修建数层。
这还不算,还要将无数的设备填充到地下基地之中,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时间来做,康永恒就算是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将完工的时间压缩到2019年或者2020年,能够再有两三年的时间完工,已经是他绞尽脑汁,带着幕僚想了很多办法之后的结果了。
刘士卿知道这种事催不得,他可不想花了数以百亿计的资金,最后搞得豆腐渣工程出来,到时候,他哭都没有地方哭去。
刘士卿跟康永恒谈过多次,质量第一,效率第二,让他一定要把握好其中的分寸。
太空基地的事情就不用说了,银河宇航员大队和总装备部宇航员大队的宇航员们相互协作,已经执行了三四轮的发射任务了,目前银河国际太空城的主体已经有了一个雏形,正在以一个半小时环绕地球转一圈的速度,日夜不停息的在地球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