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敬国公姬则(2/5)
姬则起身作一揖,“莫公大义,我代殿下谢过莫公。
我也谢过莫公。
”
莫家放下莫忧之事,姬则心下便放心了。
她是自私,因萧宁那是她的夫,萧宁也是她一生尽忠之人;不管任何人,若是损及他们,姬则都会毫不犹豫地将他们解决。
“国公骂得对,是我们莫家人太狭隘了,从未给予过,却只想不断索取。
我们莫家欠萧家的,就算是一条人命同样也还不上。
当是我谢过国公。
”莫非更是朝姬则行以大礼,谢过姬则。
姬则也不再多言,只是同他再作一揖,“则,先行告辞。
”
“不送。
”姬则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被任何人察觉才是最好的事。
只是待姬则回到梁州时,却听说莫家除了莫非一对老夫妻外,其余人都往长安去,以莫家之力,助朝廷修史。
莫家就算不出仕,能以文扬名天下,将来也会前途无亮。
随后,萧评与姬则来信,道是莫家莫恢再一次见他,却是不愿意再提莫忧之事。
萧评最后在信中问了一句:此事,国公何为也?
远在千里,他倒是猜得出来姬则在其中未必没有动手,因而事情才能解决。
姬则面对这不确定的一问,自是装糊涂。
日常与萧评的通信,多是说起朝廷之事,如萧宁选中程永宜为太卿。
程永宜,家世简单,无家族拖累,于萧宁而言,没有拖累就是最好的选择,姬则甚以为萧宁选得好。
姬则也会在信中说起梁州种种,如山民梯田开得越多,收成越好,倒是与他们梁州百姓越发和睦。
想起梁州地位偏僻,观扬州蒸蒸日上,姬则自也动了心思,开始寻梁州的特产。
特,自该是独一无三,天下绝无仅有。
姬则希望在她的任上,不仅边境安宁,就是这世族与百姓,日子也能越过越好。
萧宁先前往扬州运了不少茶,茶树,制茶的工艺,姬则也让人找起在梁州内有什么是扬州没有的茶叶,便是只有梁州独有的东西,这也是可以用之。
这么发动群众的力量,还真是让姬则找到了。
茶叶有,还有菇。
美食,美味,这是无论何人都舍不得,弃不了的东西。
姬则跟在萧宁身边,别的什么学到多少另说,对这吃穿用度,那是马达全开。
好吃好喝好玩的,弄出来。
为这事,姬则还专门写信给萧宁,向萧宁请教,若想让这两样东西撑起梁州经济,梁州百姓因此过上好日子,应该如何才好?
萧宁回信,一目了然:第一,口感上佳,必有客源。
货须得是最好的。
第三,易保存。
须考虑制作,保存,还有定下的客源是多少人?
不得不说,就这两个问题,姬则不得不细想。
她是吃过不少美味不假,她欢喜的,难道旁人也会欢喜?
茶叶,自萧宁开始制作成功,泡茶已然流传于世族,可是,这只限于世族。
百姓连吃饱穿暖都成问题,何来的心思喝茶?
可是,若是想迅速让梁州发展起来,或是想要改变百姓的日子,又不得不从世族入手。
毕竟百姓连吃饱穿暖都成问题,想让百姓掏钱买东西,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无异痴人说梦。
这种情况下,姬则还是决定参照萧宁先前的做法,以赚世族的钱以富民,慢慢随着时间的流逝,百姓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再考虑之后改变经营方向和对象。
三年,借与扬州之故,姬则和扬州达成共识,以令扬州和梁州一道富民强民,开拓一条以干货和茶叶为始,而以河运为主的商道。
短短三年的时间,可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每日信心饱满有干劲的百姓,脸上洋溢的都是充满希望的笑容。
三年一换,姬则带着梁州百姓收益翻上四倍的结果再返长安。
站在长安城门前,萧评就在不远处等着姬则,姬则不由露出笑容。
“有劳明王久候。
”姬则走上前,轻声道来,萧评不以为然地道:“不久。
”
两人对视一笑。
虽然久别分离,然这么多年,他们一直通信,议国家大事,论如何建设梁州,萧评给姬则出了不少好主意,在姬则这里,萧评就好像一直在身边。
“太卿出使,一晃也是三年,但不知何时归。
”姬则回来,第一件操心的是萧宁的事,萧评隐晦地扫过她一眼。
姬则毫无所觉,而是自顾自地道:“如今怕是不少人的心里都在想,当初殿下选了达侯为太卿,为的就是现在这一刻。
太卿不在跟前,谁就是想再挑拨离间,人不在,一切都空想。
”
说到这里,姬则倒是先高兴了,“我们殿下最是喜欢磨人心志。
”
萧评听着姬则说起萧宁的事,张口闭口都是殿下,要么也是国家大事,却无一句关于他。
“你与贺将军、梁将军同行。
怎么你回来了,他们却不曾?”萧评于此时问了一句,目不转睛地打量姬则,更多是想知道,对于贺遂,姬则还有没有,有没有一点点......
“贺将军与梁将军前去祭拜先祖,会晚一些。
”姬则并无不妥,坦然无比的将贺遂他们一行所去告诉萧评。
“贺家。
”萧评亦想起了贺家,贺常侍啊,为大兴而死,死于韩靖之手,一家数十口人,只剩下一个贺遂。
“贺将军收养一子,以为贺姓,皆为承嗣。
此番是特意带那孩子前去拜见贺家祖宗。
”姬则说起此,心下亦是对贺遂敬重之。
贺遂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