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百花以齐放(4/5)
若是有心,自然也能治得天下。
“看看你们,其中有多少是被人认为可以治天下的?如今的你们身为朝廷命官,做得比男人们差吗?”
萧宁让在场的女郎们,尤其是出身世族的女郎们看看自己,难道她们不是最好的证明?
一群人对视一眼,不得不说确实如此。
萧宁与她们道:“所谓是敌是友,你们不宜过早定论。
人人都道我萧氏虽为世族出身,却处处提拔寒门,打压世族。
但这其中当真只是简单的提拔和打压的关系?更多难道不是为了平衡?
“世族独大,以令朝廷名存实亡,更令朝臣之权凌驾于皇权之上,难道这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处处抑制世族,更多是因为世族失了分寸,忘记他们为臣的分寸。
“对,现在男人也认为我们女子失了分寸,竟然想跟他们分庭抗礼。
他们也在想,究竟如何才能让我们乖乖退回内院。
“和男人来硬的,不过是斗得两败俱伤,这并不是我想看到的,同样也不是天下人想看到的。
“所以,你们对男人,不仅要防他们下暗手,也须得与他们交好,向他们学习,若能习得一技之长,这对你我而言都是好事。
”
不得不说,萧宁纵然为帝,在她心中,依然是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原就该是这样的不是吗?
这世道的人,谁敢说自己没有一技之长?谁又敢说他这么多年活下来,当真就活成了世上最厉害的那一个人。
骄傲使人退步。
萧宁牢记这句话,更愿意继续奋斗,坚持地奋斗下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可以让她永远清醒地活着,执掌这个天下。
这一夜,萧宁说了很多,后来,公孙挽觉得,萧宁说得在理,自此,请入已为国家学院的无类书院,只为传道授业,为天下育人才。
公孙挽的选择,在当时令人震惊,已然年轻却成为一户部侍郎的她,入政事堂已然成为定数。
她倒好,直接请入无类书院当院长。
可是,后来无数男子为之扼腕!
公孙挽此人,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最重要的是,她总喜欢宴请各家夫人女郎一道吟诗作对,弹曲听歌。
然而每一回她请完了人,之前这各家的夫人和女郎,无论从前是多么娴静的人,再是愿意安居内宅,都突然生了考科举之意。
就算年纪不到,或是本事不太行,也定是要往无类书院去。
值得一说的是,无类书院原建于雍州,后来于长安,甚至是各州都各设一无类书院。
这就意味着,作为无类书院的总院长,公孙挽不仅于一处无类书院宴客,她是日常奔走于各州,每个地方呆上一两个月,周而复始。
后来,无类书院的女郎越来越多,很快竟然占据到书院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的数据。
而自无类书院毕业的女郎们,几乎都在各行各业占据一定的地位,其中佼佼者更是出将入相。
后人论起公孙挽时,道其辞令了得,一度不少人家都不太乐意自家的夫人和女郎参加公孙挽的宴会。
可是,已然成为文坛大家,又育以天下人才的公孙挽,她的一场设宴,演讲,无数人趋之若鹜,你不想让你的夫人和女儿去,那就不去吧。
当然,也不是说公孙挽偏袒于女郎,处处让女郎出头,却无视于郎君。
在无类书院就读的人,无论是男是女,都对公孙挽敬佩有加,公孙挽不仅是位了不起的说客,更是饱读诗书,博古通今的学者,最难得的是,她有一颗公心。
不可否认她想让更多的女子出头,然而她从未做过半点打压郎君之事。
育人才,开拓人才,她一向尽心尽力。
后来她亦成为大昌教育家的顶点,毕竟如她一般令无数女子愿意出仕,且成为常态,公孙挽为之努力终生。
终萧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