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1/4)
“最开始,桂老师和妻子?儿子?是一起被下放到粤北一个山村里的,桂老师不服气,出发前写信给?当地领导申诉,说这?是迫害,要求再次彻查,还?他们清白,但每一封信从他那里递出去都要被审查一遍,桂老师的申诉信被拦下,被革委会的人知道,就看他更不顺眼了。
除了地主成分,儿子?逃港,他有不少?亲戚都在海外,涉嫌重大的海外关系。
于是本来要去粤北的他,因为这?封信的缘故,最后只能跟家人分开,就被下放到了我们周家庄,离家远远的不说,还?一个认识的人都没有,举目无亲。
”
听别人的人生,跟听故事?似的,有种隔靴搔痒的茫然。
八十年代后,不少?地富反坏右被平反了,从坏份子?变成了要团结的一部分力量,加上百万下乡知青返城,市面上出现了不少?伤痕文学,说的就是□□十年上山下乡的事?。
万云不上班,万雪担心她?一个人在家无聊,给了不少故事类的杂志给她看,有些是民间传奇的故事?,也有不少是知青下乡期间发生的事?,她?这?几天倒是看过几个。
“那他是怎么跟你认识的?”万云问。
“桂老师原来是个大学老师,下放的时候,因为怕村民们不知道他的来路,被他语言挑拨,引起人民矛盾,所?以他的档案一开始就是公开的。
我?们周家庄的村支书上过中学,是个尊师重道的人,对有本事?教?大学生的桂老师很是尊敬,他刚到我?们庄上的时候,红袖章们来的不算频繁,只是把人放到我?们那儿,支书伯伯还?给?桂老师在知青点边上弄了个小?土屋,他就跟知青们一起干活挣工分领粮食。
”周长城慢慢回忆着当年的事?情。
“七五年我?十岁,记得是刚过完年不久,跟同村的小?孩儿在村口玩儿,忽然来了一队戴红袖章的人,说要从严处理桂老师的问题!”周长城的脸色有点严肃,显然对那一次的记忆印象很深刻,“他们说,桂老师下放到粤北的家人也逃跑了,但是没人知道他们逃到哪里去了,革委会的人怀疑跟他大儿子?一样,也逃到香港去了。
”
“于是那一阵子?,桂老师不能住小?土屋了,戴红袖章的那几个人把他的东西都拿走,只剩下两?件衣服,让他搬到我?们庄上的牛棚里去。
后来时不时还?要被压出来做检讨,满村子?去游行。
”
周长城的手握成一个拳头放在嘴巴前,有些不忍回想,除了桂老师,他们村还?有其他下放的地主后代,知青也有二十来个,不过都没有像桂老师这?样凄凉,三天五头